2006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升入本科学校继续学习
2006年沈阳师范大学专升本汉语言文学考试大纲
说明:本考试分为现代汉语(60分)、现代文学(60分)、文学概论(80分)等三部分,共计200分,需时150分钟。
现代汉语考试大纲
参考教材:《现代汉语》,黄伯荣、廖序东主编,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7年第二版。
考试内容:本考试通过对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考核,测试学生理解、分析、解释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。
(一)绪论
1、了解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概念;
2、了解现代汉语方言;
3、掌握现代汉语的特点;
4、掌握现代汉语规范化;
(二)语音
1、了解语音的性质;
2、掌握语音的基本概念:音节、音素、声母、韵母和声调;
3、重点掌握声母、韵母、声调的发音;
4、掌握普通话音节的特点和结构;
(三)文字
1、了解汉字的构造单位和构造方式;
2、重点掌握规范汉字,并能纠正错别字;
(四)词汇
1、了解词汇单位:语素、词和固定短语;
2、掌握词的构成,重点掌握合成词的构成方式;
3、重点掌握同义词的辨析,掌握词义的读音;
4、掌握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;
5、掌握成语的特点、构造及运用;
(五)语法
1、了解划分词类的标准;
2、重点掌握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,并能正确使用层次分析法划分复杂短语;
3、重点掌握句类和句型,并能用符号正确划分句子成分;
4、重点掌握复句基本类型,并能正确划分多重复句;
5、掌握单句和复句中常见的错误,并能正确地修改;
(六)修辞
1、掌握辞格的运用,包括比喻、比拟、借代、拈连、夸张、双关、仿词、对偶、排比、层递、顶真、回环、对比、反复、设问、反问等;
2、重点掌握辞格的综合运用;
3、掌握常用辞格的区别。
现代文学考试大纲
主要参考书目:
1、钱理群、温儒敏、吴福辉主编: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(修订本),北京大学出版社,1998年版;
2、朱栋霖等主编:中国现代文学史(1917-1997),上册,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9年版;
3、严家炎: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,人民文学出版社,1989年版;
4、朱栋霖主编: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(1917-2000),第一卷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2年版。
考试内容:
一、文学史基础测试
1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
包括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及发展、30年代文学思潮、40年代文学思潮、解放区文学思潮。要求掌握基本的知识点,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、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线索、运行规律,正确认识现代文学的成就、意义及其经验教训。
2、作家作品
了解各种文体及文学流派的创作情况,把握主要作家的创作成就、理论贡献、历史地位,掌握现代文学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。
二、综合能力考察
以分析单篇作品的方式,考察学生的文学感受力、解读作品的能力以及思想深度和文学史意识。作品的文体限于诗歌和散文,可参考《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》中的作品篇目。
文学概论考试大纲
参考教材:《文学概论》,童庆炳主编,武汉大学出版社;
《文学概论》,童庆炳主编,高等教育出版社。
复习要点:
第一编:1、文学的真实性、文学的倾向性;
2、文学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关系;
3、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;
4、文学反映社会生活与科学反映社会生活的区别;
5、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;
6、语言艺术的特征。
第二编:1、文学作品的内容、形式、题材、主题、表现手法;
2、文学作品主题与一般文章的主题的区别;
3、“形象大于思想”;
4、人物性格与情节的关系;
5、文学作品语言的基本特点;
6、诗歌的基本特征;
7、散文的基本特征;
8、小说的基本特征;
9、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。
第三编:1、典型形象、典型环境、典型化、意境、形象思维、文学风格、文学流派;
2、举例论述典型形象的特征;
3、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;
4、举例论述意境的审美特征;
5、阐述创造意境的方法;
6、论述形象思维的特征。
第四编:1、摹仿说、游戏说、巫术说、劳动说、现实主义、浪漫主义;
2、阐述艺术的起源;
3、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;
4、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平衡的原因;
5、论述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;
6、现实主义的特征;
7、浪漫主义的特征;
8、阐述社会主义文学的“二为”方向。
第五编:1、文学鉴赏、文学批评;
2、论述文学鉴赏的性质;
3、简述文学鉴赏的过程;
4、阐述文学鉴赏的心理特征;
5、文学鉴赏的意义和作用;
6、阐述文学批评的性质;
7、论述文学批评的标准。
沈阳师范大学
汉语言文学专业(专升本)实践技能考试大纲
说明:本考试是以语文教学技能为主要考试内容,共计100分,需时30分钟。
主要参考书目:
1、张鸿苓主编《语文教育学》,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3年版;
2、王世堪主编《中学语文教学法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6年版;
3、王玉辉主编《语文教学原理与方法论》,吉林人民出版社,2003年版;
4、许高厚主编《课堂教学技艺》,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7年版;
5、现行中学语文教材。
考试形式与内容:
规定具体教材中的篇章,通过教案编写,测试考生运用语文教学法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实践能力,及其从教的基本技能技巧。
一、教学指导思想:因材施教,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,注重培养创新思维,注重德育渗透和情感熏陶;
二、教学目标和内容:符合教学对象的实际。教学内容的处理要适当,符合教学规律。突出特色,突破难点,善于构建探究性的教学情境;
三、教学环节:包括导入、讲授过程、提问及互动、结束四个主要环节;
四、从教素质:课堂规范,教态自然大方,语言准确,正确使用普通话。能使用教具和电教媒体。板书设计合理、新颖、美观。